8月25日,上海。女子称企业微信出现程序故障,她登录后,发现自己的账号竟然完全“接管”了同济大学的组织架构,能够看到全校师生共计61509条个人信息,包括姓名、职务、部门、电话和邮箱等敏感隐私数据。
据当事人张女士(化名)讲述,她当天上班像往常一样打开企业微信,她登录方式是选择的使用微信登录,登录后发现是陌生人账号,她完全不认识这个周姓同学,也和她没有任何交集,而且通讯录里面可以看到六万多名师生个人隐私信息,且可以来回切换自己的账号和陌生人的账号,同时掌握了两个完全不同身份的访问权限。她对平台安全漏洞问题表达担忧:“万一被不法分子拿到这些信息怎么办,学生诈骗骚扰电话不得接到手软。”
同济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去核实了解下相关情况。同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企业微信现在主要是用于新生(入学)激活和人脸识别。同济大学学工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个事情非常重要,因为关乎学校每个师生(信息安全),已将此事反馈给领导和相应部门处理。
8月26日,企业微信回应称,我们已关注到这个事情,正在跟进处理中。据接近腾讯公司的相关知情人士透露,此类案例很可能因运营商对停用的手机号码“二次放号”后,原号主未解绑相关服务导致。停用手机号前请解绑相关服务,运营商应考虑提前向用户告知“二次放号”号码,或向网络平台同步信息提醒其更新数据。
北京安剑律师事务所周兆成律师认为,“二次放号”只是一个诱因,而根本原因在于其平台的安全机制存在缺陷,未能有效防止非授权访问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》、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数据安全法》,企业微信可能因未能履行安全保护义务而受到行政处罚;受影响的同济大学师生有权对企业微信(腾讯公司)提起民事诉讼。
编辑:谢哲
来源:正在新闻
【来源:金羊网】
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发至邮箱newmedia2023@xxcb.cn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。内容咨询及合作:19176699651;yuanshipeng@xxcb.cn。
举报/反馈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