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晓生活网 资讯 一个补虚损、乌白发的方子,两味药泡水喝,补肾阴、养肝血

一个补虚损、乌白发的方子,两味药泡水喝,补肾阴、养肝血

白发是人体老化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,一般来说,随着年龄不断增加,人体的各项机能逐步下降,到了四十岁之后就容易出现白发,当然这都是因人而

白发是人体衰老过程中的自然现象,一般来说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体各项功能逐渐下降,到了40岁容易变成白发,但这都因人而异。 但是,如果二三十岁时出现白发,并有逐渐恶化的趋势,那不是暗示着你的身体过度消耗吗? 今天,刘老师分享一个小方子,帮你弥补虚损、乌白发。 大家都记得收藏,以后可能会有帮助。 中医说,脾、肝、肾与白发有关

1、脾脏

从中医上讲,脾脏是人体的后天之本,也是气血的生化之源。 吃了食物后,经过胃的腐烂分解,分解出来的微细物质,经过脾的输送功能,将微细物质输送到全身,人体就会健康成长。

如果脾脏出现问题,例如脾虚、脾虚不能发挥作用,胃里分解的细小物质就不能很好地输送到全身,头发失去营养,就会出现白发和头发枯萎的情况,严重的话还会导致脱发。

2、肝常说“肝藏血”。 肝脏储存血液,使之成为人体活动所需,滋养脏腑各组织,维持相应的功能活动。 肝脏有问题的话,比如平时因为工作压力熬夜,压力大得无法释放,变得郁闷,动不动就生气等,肝功能可能会变得郁闷。 肝气郁结是指体内空气调节不畅,血液与空气一起流动。 如果空调不好,血液流动也会受到影响,头发得不到血液的滋养,就会出现常说的“头发变白”现象,严重的话还有可能脱发。

3、肾脏按中医说法,为肾藏精,此精指人体精血。 人体精血天生,从我们这里出生落地,所以有肾脏有天生之本的说法。 肾脏就像人体先天的“粮仓”,是人一生开始的“启动金”,调节着人体的生长、发育、衰老、死亡。 如果肾脏有损伤,人体健康也会出现相应症状。 例如肾阴不足,精血不能很好地滋养全身的内脏和骨骼,容易发育不良,出现腰部疼痛。 因为腰是肾之府。 另外,如果精血不足不能顺利上行,或者毛发失去血液的湿润,就容易出现白发和脱发。

中医理论中有“头发是血的残余”的说法。 也就是说,头发的营养来自血,如果血液充足光滑,头发就会变黑。 血液循环不好,不能养活头发的话,就会出现白发和脱发。 由这种情况引起的白发,身体有虚损。 《黄帝内经》有“虚则补”之说,今天我们分享一个可以补肾阴、养肝血的小方子。

补肾阴、养肝血——二至丸二至丸由《医便》卷一出,药方简单,只有两药,女贞子和旱莲草。

女贞子甘而苦,性凉,归肾肝经,有滋养肝肾、明目乌发的作用。 由此可见女贞子对肝肾有很好的补益作用。 此外,女贞子味太甜,甘于脾内,对脾内有很好的补益作用。

莲草畑莲草甘酸,具有归肾、肝经、补肝肾、凉血止血的作用。 甘入脾胃,脾胃亦有补益作用,而后酸味入肝,可收敛涩涩。 两药相加,均有滋补肝肾之阴作用,且两者药性相对平和,滋补不厌。 可以水煮代替茶喝,也可以通过饮食疗法加入。 另外,加入艾灸的话,烹饪效果会变好。 艾灸热效应改善内部微循环,调理肝肾,改善白发问题。

艾灸从根开始调理,让白发自然变黑艾灸不仅能调理身体,还能放松身心,有助于睡眠。 以下几个穴位,经常艾灸有助于调理肝肾。

1、百会穴百会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阳气交汇之地,平时按此穴位可起到缓解头痛的作用。 头部为诸阳之会,五脏精华之血、六腑之气皆汇于头部,艾灸百会穴可补气活血,起到养发养发的作用。

2、肾俞穴肾俞穴属足太阳膀胱经,掌管人体阳气分布。 经常揉这个穴位,能补益体内阳气,有益于肾助阳。 它位于人体腰部,第二腰椎棘突出,左右两根手指宽,两侧各有一处。 艾条温和灸5~20分钟,每日1次。

3、肝俞穴肝俞穴位于人体背部脊椎旁,第九胸椎棘突下,左右指宽处,两侧各一处。 俞穴具有疏肝理气、降火解热、益肝明目、行气止痛的作用。 艾条艾灸10~15分钟,灸至皮肤泛红。 临睡前灸也有助于睡眠。

4、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,具有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的作用。 人体小腿外侧,有两个洞,分别位于犊鼻孔下方3寸,胫骨前后横指(中指)处,左右脚。 在足三里穴灸,不仅能调理脾胃,还能预防疾病。 每次灸10~15分钟,以局部稍红处灸为限。 这里必须说的是,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,所以调理脾胃也很重要。 今天的内容到此为止,如果有其他疑问,比如不知道穴位具体在哪里,也不知道具体怎么灸,请在留言区留言,注意不要让健康问题迷路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知晓生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alinum.cn/?p=78112

作者: 评测家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0898-88881688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0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